家校同心绘蓝图 多维互动促成长——学校浸润式开展第二期亲友助学团活动

发布者:新闻宣传发布时间:2025-05-17浏览次数:72

春风化雨润桃李,家校携手育栋梁。为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共育共享新格局,5月14日至15日,学校邀请5位亲友助学团代表齐聚校园,深度参与第二期亲友助学团活动。以“看学、听学、问学、辅学”为活动主线,家校双方打破信息壁垒,共同书写协同育人的崭新篇章。校党委副书记陈文兵出席活动。

“看学”:走进生活场景 触摸成长温度

5月14日晚9点,“看学” 活动拉开帷幕。亲友助学团成员首先步入艺术分馆,近距离观察自习室里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及学习状态;随后走进学生宿舍,亲友们查看宿舍设施,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日常作息、内务整理等生活细节。“没想到孩子的生活环境这么温馨,学习氛围这么浓厚!”一位亲友代表在参观后感慨道。细节之处尽显用心,通过实地走访、直观感受,学校在生活管理与学风建设上的精细化举措,赢得亲友们频频点赞。


“听学”:深入艺术课堂 感受教学魅力

5月15日上午8点30分,亲友助学团代表们分组随机走进课堂,开启 “听学” 之旅。课堂上,教师们生动的讲解、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积极的课堂互动,都给亲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后,亲友们认真填写听课表,从教学内容、课堂氛围、学生的精神面貌等方面提出反馈与建议,为学校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问学”:凝聚育人共识 共话成长未来

听课结束后举行“亲友同行·家校共育”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陈文兵、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代表与亲友团成员围绕“家校协同育人”展开深度“问学”互动。学生处副处长高英娟主持会议,

陈文兵首先致欢迎辞,对亲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这场“校园之约”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崇德尚艺、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学生工作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家庭与学校是最温暖的育人合伙人,唯有同向发力,方能行稳致远。他希望学生们要以感恩之心回应期待,用勤奋书写青春答卷;以凌云之志追逐梦想,用创新诠释艺术追求;以担当之肩承载使命,用奋斗回应时代召唤。随后,陈文兵为亲友助学团代表颁发聘书,明确亲友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相关部门进行全景式汇报,透明化呈现学校育人工作现状。教务处处长韩大国结合国内外在家校共育方面的先进做法,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困难等典型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直面学生学习困惑,强调了亲友在家校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校多年来“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学业指导、学风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性举措。安全管理处处长陈雪峰介绍了学校通过系列安全教育品牌活动等创新性举措,提高了学生内驱性的安全性意识,同时用典型诈骗案例等讲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希望与家长联手维护学生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安全观。团委干事魏海丽介绍了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展示了学校丰富的课余生活。宿管阿姨黄翠英用朴实的话语介绍学生宿舍管理情况,反映学生在宿舍内的日常行为习惯,值得家校双方共同重视。

在自由交流环节,亲友代表们踊跃发言,首先表达了到校的激动心情,肯定了家校联动机制的积极作用,分别从个性化培养到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诸多建设性建议,校领导与各有关部门、学院负责人积极解答。二级学院副书记、学管办负责人就学生专业学习、学风建设推动、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辅学”:领略艺术风采,传递殷切期望

座谈交流之后,家校共育午餐会在学校一楼食堂举行。亲友助学团代表们首先参观了学生食堂、打菜窗口等,直观了解学生就餐情况。校领导,学生处、二级学院学管办负责人代表,辅导员代表,校长助理等陪同用餐,让亲友助学团代表们实地了解学生生活保障服务情况,并就校园餐饮服务、学习环境提升等展开了现场交流。

亲友师生还一同走进学校美术馆,参观“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新安画派研究院副院长王力平为大家进行细致讲解,让家长代表们充分感受学校的美育浸润行动。

活动尾声,亲友师生一行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在一片融洽轻松的气氛中畅想家校协同育人未来走向。音乐学院学生家长唐士清提出可以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如云上连线、亲友信箱等,以此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另一位亲友助学团代表蔡敏则通过事例分析,阐述了学生心理健康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并建议家校携手关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寄语册上,家长们写下对学校、对孩子们的祝福,对本次活动肯定。真挚的话语,不仅承载着家庭的期盼,更凝聚着家校共育的美好愿景。

此次亲友助学团活动是学校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落地的重要实践,不仅打通了家校沟通的渠道,促进了亲友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还在更高层面上达成了协同解决育人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共识。学校将持续创新家校互动形式,凝聚育人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撰稿:金转 高浙宁 摄影:殷俊 初核:高英娟  编辑:杨瑞铭 审定:尹广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