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立伟
职称:讲师
最高学历/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专业:雕塑
所属教研室:环境设计
个人简介:
王立伟,清华大学博士,现任香港内部精准资料+官方设计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智库专家。先后获得鲁迅美术学院学士、天津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雕塑艺术的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具备十余年高校教学经验,主讲课程涵盖雕塑基础、材料语言、人物造型及综合材料实验等方向,教学注重实践能力与观念表达的结合。
研究领域聚焦于雕塑材料的艺术表达、当代造型语言的转化与传统雕塑精神的当代表述,尤其关注身体、意识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创作实践中强调物质性与感知体验的交互,善于将综合材料引入具象与观念交织的艺术语境,形成独具辨识度的雕塑语言体系。在教学与研究之外,亦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当代艺术研讨,致力于推动雕塑语言的当代性转化与身体感知的多元探索,倡导基于材料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
教科研成果:
主持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项目《最后的山神》,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 英才计划”。文章《勾勒的体量》《更大的可能——作为雕塑材料的皮革》发表于清华大学与中国雕塑学术出版物。多件雕塑作品发表于《装饰》《当代工艺》《新视觉》《中国雕塑》等期刊。
个人业绩:
长期致力于雕塑艺术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美术展览,包括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及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中国姿态”系列展览,代表作品如《相生》《蓝色骨头》《或说无我或说空》《空相》《高级动物》等,具有鲜明的材料语言和精神性特征,获得业内广泛认可。创作风格由早期对身体塑形与精神象征的探索,逐步转向对材料属性、空间意识及文化原型的再建构,强调雕塑在“感知——材料——结构”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
曾获“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大奖、“中国雕塑青年新锐奖”“中国雕塑佳作奖”“云冈国际佛教雕塑艺术大展银奖”“潍坊高新区城市雕塑大赛二等奖”“中国郑州国际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二等奖”等多个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奖项。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项目《最后的山神》以地域文化与山体意象为核心,融合地质形态、生态记忆与身体语言,获得专业领域一致好评。
在展览实践方面,曾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举办个展,如“表相”“空相”“最大的欲望”“永恒的詰问”,围绕身体、存在、语言、物性等主题展开系统性呈现,形成持续的学术表达线索。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群展与学术平台交流,如第二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关键链接”中瑞艺术展、首尔国际雕塑邀请展、库里蒂巴双年展(巴西)、“青年英才+”海外巡展(澳大利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雕塑家的实验精神与文化立场。
多件作品被中国雕塑博物馆、山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海澜美术馆、虹庙艺术中心、筑中美术馆、中间美术馆、鼎立艺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构成较为稳定的公共艺术呈现网络与学术认可体系。部分代表作亦进入城市公共空间或主题雕塑园区永久陈列,在雕塑的社会参与与视觉文化构建方面持续发挥作用。